↩
返回小说:天生神力,我打爆元朝当开国皇帝 作者:溜瓜皮 本章字数:1390 更新时间:2024-11-22 23:53:20
此时,楼下又有数人匆匆上楼,正是晁衡等倭国人。
他们见到李白、常青等人,面露喜色,连忙上前。
“太白兄,崔兄,道长,我们来晚了。”
李白大笑:“晁衡兄,快请入座,就等你们了,今日定要一醉方休!”
言谈笑语间,晁衡等人见识了常青与李承天的种种神奇法术,不禁为之折服,纷纷投以敬佩的目光。
李白提及要向皇帝推荐两位道长,晁衡当即表示,他也愿意作保。
毕竟,对于大唐的道家文化,晁衡亦是充满浓厚兴趣。
酒过三巡,众人皆已酩酊大醉,唯常青清醒如初,而李白等人则醉态尽显。
当晚,众人皆留宿胡玉楼。
如此过了两天半,李白与崔成甫相继约见数位好友,常青更是有幸得见彼时诸多风云人物。
诸如大诗人王维。
总而言之,盛唐之风流人物,皆汇聚于长安,只为数日之后那场盛大的极乐之宴。
此宴,旨在为杨贵妃庆贺二十五岁生辰,亦是唐玄宗借此良机,向万国展示大唐盛世之景。
……
转眼间,便至极乐之宴日,长安百姓纷纷离家,涌向街头。
因今天,他们可得以一睹那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娘,那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真容。
“快些,咱们加快脚步,或许能抢占前排。”
李白朗声笑道,招呼着常青、崔成甫与李承天。
崔成甫哑然失笑:“太白兄,你我赴宴之时,自能见娘娘,何必急于一时?”
李白回首望向崔成甫,摇头道:“你当真以为我是为看娘娘而来?非也,我乃欲观我大唐之盛世,赏万国来朝之盛景。”
实则,李白对杨贵妃并无太多好奇,甚至有些排斥。
在他看来,正是此女,令李隆基荒废朝政,日渐昏聩。
常青倒并未排斥杨玉环,说到底,她也不过是位可怜人罢了。
她拥有绝世容颜,美艳无双,却无自主选择之权。
李隆基已年过六旬,而她正值青春年华,试问她又怎会倾心于一个糟老头子呢?
更何况,这个糟老头子还是自家公公。
但她别无选择。
世人皆羡慕她受尽宠爱,然而她内心的苦楚,却无人能体会。
李承天叹息道:“女色误国啊,圣人曾英明神武,开元盛世之时,他励精图治,方有大唐今日之辉煌,可如今……皆因这妖女所致。”
常青闻言,轻轻摇头:“道兄,此言差矣,你当真以为,仅凭一女子,便能令大唐堕落至厮?非也,实则大唐之衰败,非一日之寒,更非一女子所能影响。”
李承天皱眉反驳:“道友何出此言?若非此女,圣人又怎会荒废朝政?我看大唐之祸根,皆因她而起!”
常青再次摇头,为杨贵妃辩白:“道兄,即便没有杨贵妃,也会有武贵妃、文贵妃,大唐衰败之因,莫要归咎于一人,而应审视整个社会。”
“审视整个社会?此言何意?”
李承天皱眉相询。
李白亦回首望向常青,眸中满是不解。
崔成甫则若有所思,似已领会常青之意。
常青心知,此二人皆非治世之才。
李白诗才横溢,然政事之上,却非其所长。
李承天更是一心向道,钻研幻术已耗尽心力。
其天资难及祖上,后者术法、相术、政治、时势皆通。
而他,不过一平凡道士罢了。
倒是崔成甫,政治修养不错,于是作揖询问道:“还请道长赐教。”
常青摆手:“赐教不敢当,倒有些愚见,愿与诸位分享。”
三人边走边谈。
常青想起安史之乱原因,便缓缓道来:“大唐衰败,其因有三。”
“第一,土地兼并严重,导致农民流离失所,从而削弱统治根基,动摇国本。”
“第二,边防节度使权势滔天,集行政、财政大权于一身,已成地方最强势力,听宣不听调,已成尾大不掉之势。”
“第三,大唐统治阶级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,并且这番现象,随着时间推移,愈发严重。”
“此三者,乃当今大唐之祸根。”
常青之言,令三人皆是一震,面露惊色。
崔成甫忍不住道:“未曾想道长竟有如此大才,为何选择出家修道?以你方才所言,足以胜任我大唐高官,造福一方!”
李白亦惊叹:“道长竟有如此独到的眼光与见解,你方才提到的三点,实乃当下大唐局势的精辟概括。”
李承天震惊地望着常青。
这位常道友不仅法力无边,道法天赋惊人,就连政治见解亦如此卓越,堪比自家先祖。
李承天忍不住问道:“道友,可有化解此危局之法?”
常青摇头叹道:“我虽知晓缘由,却无解决之法,大唐已腐朽至极,病入膏肓。”
闻言,三人神色一变,皆长叹不已。
李白建议道:“若能将道长所提缘由在朝堂之上公之于众,集合众臣之力,共同商讨对策,或许能寻得挽救大唐之法。”
📚
章节目录⚙️
阅读设置➕
加入书架🗒️
手机阅读🔝
回到顶部